9·11 国家纪念博物馆内部。(图:Dwell)
美国 9·11 国家纪念博物馆(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& Museum)于 5 月 15 日举行了落成仪式,5 月 21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。纪念博物馆原计划在 2012 年开放,纪念 9·11 袭击事件 11 周年,但因财务和飓风影响而推迟至今。9·11 国家纪念博物馆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 9·11 纪念广场,即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原址。纪念博物馆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:地上部分是入口,包括游客中心、礼品店等,由挪威的 Snøhetta 建筑及景观事务所设计;地下部分是博物馆主展厅,由纽约本地的 Davis Brody Bond 事务所担当。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博物馆入口、即地上建筑物部分,采用低矮平展的折纸式造型,给人以中性舒缓的整体感受;略微上挑的立面,对入口有指示性作用。表皮选用玻璃这一兼具反光与透明性的材料。远观时,它是内外空间的一道屏障,映照出广场上的休闲景象;贴近玻璃墙面向中庭望去,入眼的是一组结构柱的遗迹,来自原双子塔北塔的废墟。
纪念博物馆内部,近入口出。(图:Snøhetta)
纪念博物馆场地。图:Daily Art Fixx
纪念博物馆剖视图。(图:Inhabitat)
Snøhetta 团队将其描述为“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”(a bridge between two worlds)——连接着地上广场和地下博物馆,连接着明亮与黑暗,以及集体经验和个体感受。Snøhetta 主建筑师及合伙人 Craig Dykers 希望“访客能在城市的日常氛围和纪念博物馆的精神特质之间,找到一个自然生发的临界点”,穿过这道阈限,人们会从身体层面被带入到当前场所的另一领域中,从关于场所的体验中获得另一种感受。通向极简主义的地府地下主馆的深度约 21 米,占地超过一万平米,通过表皮、纹理、体量等元素将内部划分成多个子空间。Davis Brody Bond 团队说,该项设计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确定的几何指标下,将整个场所转换为一系列连贯协调的空间。
纪念博物馆内部,“1001B 号柱”(Column No. 1,001B)及泥浆墙设置在访客的进行路线中。(图:David Brody Bond)
地下博物馆内的“幸存者楼梯”。(图:Dwell)
原双子塔内被挤压至扭曲的钢筋,在博物馆内展出。(图:Dwell)
原世贸中心附近的店面被保存,在博物馆内展出。(图:Dwell)
从广场入口直至地下基岩层(bedrock level)的行进路线,被选定为串起整个空间叙事的主线。这条平缓的下坡道别名“丝带”(Ribbon),为访客提供了一段过渡性的时空——从喧嚣明亮的纪念广场,走入严肃沉寂的遗址博物馆。“丝带”唤起了访客对灾难废墟运送匝道的想象,侧边的泥浆墙是原双子塔地下的挡土墙,著名的“1001B 号柱”(Column No. 1,001B)就伫立在对面——这是从归零地(Ground Zero)废墟中最后运送出来的钢筋横梁。“丝带”的尽头是“幸存者楼梯”(Vesey Street Stair / Survivors’ Stairs),曾经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从这里逃生。楼梯通向两大展厅以及博物馆的最终空间——地基大厅(Foundation Hall)。它以纯粹的尺度向访客传递出这个场所的震撼力,僵化了昔人昔物的缺失感。建筑评论家 Justin Davidson 在《纽约杂志》(New York Magazine)撰文,给予了正面的评价,并将地下空间的设计形容为“极简主义的地府”(the minimalist Hades)。商业化的灾难?然而,9·11 国家纪念博物馆也引来了公众、尤其是遇难者家属的批评。争议之一在 9·11 纪念博物馆的商业化上。一方面 24 美元的门票定价不低;另一方面,纪念品商店长期出售印着世贸中心图案的杯子(12.99 美元)、搜救犬毛绒玩具(19.95 美元)、救生员形象的首饰(68 美元),以及印着世贸双塔、FDNY(纽约消防队)、NYPD(纽约市警察局)等字样的服饰(22–39 美元),五花八门,不一而足。虽然馆方声称商品已详加考虑并精心挑选,但商业行为对灾难痛苦的淡化及扭曲依旧难逃指责,“从死者身上赚钱”也被认为是对偶难者的不敬。
纪念博物馆售卖的商品。(图:The Guardian)
与此同时,约有 14,000 件身份不明的遗体残骸被保存在地下博物馆内。如何安置和祭奠这些遗骸也是广受争议的话题。这一点上,9·11 纪念博物馆没有太多先例可循。灾难发身距今不足 13 年时间,公共记忆仍然鲜活,事件亲历者的激烈批评无法避免。
参考资料“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 Pavilion,” Snøhetta.“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,” Davis Brody Bond.“NYC’s 9/11 Memorial Pavilion is complete,” Phaidon.William Lamb, “At Ground Zero Bedrock, the 9/11 Museum Prepares for Visitors,” Dell, 14 May 2014.Rory Stott, “Critical Round-Up: The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,” ArchDaily, 16 May 2014.Justin Davidson, “Getting to 9/11,” New York Magazine, 14 May 2014.Leo Benedictus, “Are the 9/11 museum’s commemorative toys and hoodies a step too far?” The Guardian, 19 May 2014 .Abby Phillip, “Families infuriated by ‘crass commercialism’ of 9/11 Museum gift shop,” The Washington Post, 19 May 2014.Steve Kandall, “The Worst Day Of My Life Is Now New York’s Hottest Tourist Attraction,” Buzzfeed, 19 May 2014.
![]() Justi |